燃文中文

第21章 滦阳消夏录一(21)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原文】

朱子颖运使言:守泰安日,闻有士人至岱岳深处,忽人语出石壁中,曰:“何处经香,岂有转世人来耶?”剨然震响,石壁中开,贝阙琼楼,涌现峰顶,有耆儒冠带下迎。

士人骇愕,问此何地。曰:“此经香阁也。”士人叩经香之义。曰:“其说长矣,请坐讲之。昔尼山删定,垂教万年,大义微言,递相授受。汉代诸儒,去古未远,训诂笺注,类能窥先圣之心;又淳朴未漓,无植党争名之习,惟各传师说,笃溯渊源。沿及有唐,斯文未改。迨乎北宋,勒为注疏十三部,先圣嘉焉。诸大儒虑新说日兴,渐成绝学,建是阁以贮之。中为初本,以五色玉为函,尊圣教也。配以历代官刊之本,以白玉为函,昭帝王表章之功也。皆南面。左右则各家私刊之本,每一部成,必取初印精好者,按次时代,庋置斯阁,以苍玉为函,奖汲古之勤也。皆东西面。并以珊瑚为签,黄金作锁钥。东西两庑以沉檀为几,锦锈为茵。诸大儒之神,岁一来视,相与列坐于斯阁。后三楹则唐以前诸儒经义,帙以纂组,收为一库。自是以外,虽着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诸书至子刻午刻,一字一句,皆发浓香,故题曰经香。盖一元斡运,二气 缊,阴起午中,阳生子半,圣人之心,与天地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通,故相感也。然必传是学者始闻之,他人则否。世儒于此十三部,或焚膏继晷,钻仰终身;或锻炼苛求,百端掊击,亦各因其性识之所根耳。君四世前为刻工,曾手刊《周礼》半部,故馀香尚在,吾得以知君之来。”

心得:

朱子颖运使的话描述了一个读书人偶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经香阁,并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年老的儒者。这位老者向读书人解释了经香阁的由来和意义。

据老者所说,经香阁是为了保存儒家经典学说而建造的。经书的要义和精微言辞是由孔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汉代和唐代,大儒们注释和阐述经书,使其得到了先圣的嘉许。

然而,到了宋代,大儒们开始担心新学说的兴起,担心儒家经典学说会逐渐失传。因此,他们建造了经香阁,用来贮藏各个版本的经典书籍。初刻本被装在紫贝美玉装饰的盒子里,以表示对先圣的尊崇;历代官刻本被装在白玉盒子里,以显示帝王们的推崇。而各家私刻的本子,则用青玉盒子收藏,作为奖励那些钻研古籍的人。

经书标签用珊瑚制作,锁钥用黄金打造。馆内的桌子用沉香和檀木做成,垫子用锦绣制成。每年,各位大儒的神灵都会来视察经香阁,并在阁楼内就座。

而在阁楼后面的库房中,则收藏了唐代以前各位大儒关于经书义理的着作。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有些着作在当时非常有声誉和影响力,但只有那些能传承学问的人才能进入阁楼感受到经书散发的香气。

老者解释说,经书散发的香气与天地相通,与圣人的心灵相通。大儒们通过阐发圣人的义理,与天地相互感应。然而,这种感应的香气只有那些有资格传承学问的人才能闻到,其他人则不能。

最后,老者指出读书人曾经是一位刻字工,手刻了半部《周礼》,所以他知道读书人来了。

总的来说,这段话描述了经香阁的起源和功能,强调了大儒们对经典学说的传承和保护,并暗示了读书人具有传承学问的资格。

新编:

读书人听了老者的解释,感到非常惊讶和荣幸。他深深鞠了一躬,表示对这座宏伟的经香阁的敬意。

读书人问道:“先生,我身世卑微,怎么能有幸进入这座阁楼,并闻到那弥漫的香气呢?”

老者微笑着回答:“年轻人,你心怀诚信,对学问充满敬意,这便是你进入经香阁的资格。在这里,学问的传承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督公又要搶人啦 次元入侵现实 盗笔之操心的阿崽 安珀志上卷 重生之我在女帝后宫摆烂 云卷云舒 行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