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42章 广州十三行(1)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每个人在了解清朝历史的时候,都会对一个地方很是好奇和诧异,就是广州十三行是什么行,这个对于清朝的贸易往来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这个诸位就有所不知了,这个广州十三行啊!可是我们的经济暴涨的来源地,也是我们的经济库存的第二,第一是天子的内库。

下面介绍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个广州十三行是什么时候开的呢?这就得上溯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的,因为圣祖仁皇帝延续了明朝隆庆皇帝的开放政策,实行着开海通商政策,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它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清政府规定,洋货行商人必须是“身家殷实,赀财素裕”者,为的是保证洋行经营的底蕴和对外贸易的信誉。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高宗纯皇帝认为大清物产丰盈,地大物博。便开始了闭关锁国,仅仅只开了一个广州十三行为唯一一个商行,作为粤海关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这个洋货行独揽中国外贸。广州口岸洋船聚集,商贾使节往来不绝。来自各国的商船,每年五六月间泊靠广州港,带来异地的工艺品、土特产和工业品,在十三行商馆卸货交易后,带着中国丝绸的华贵、瓷器的典雅和茶叶的芳香,于九十月间乘风回归。

这个就是我们伟大的广州十三行,这个时期的广州十三行可以用几句话就可以形容它的繁荣程度:“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富裕程度,这个远离帝京的商埠,以其特有的商贸文化底蕴,与紫禁城内的皇家生活结下不解之缘,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而且十三行的商人们不仅仅处事圆滑,精通一切事务。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的显赫,使他们成为巨大的捐献者。成功的行商,除了精明过人、能财善贾的商业才干之外,更有迎合朝廷的手段和能力。为了求得外贸特权的稳定,每遇国家大事,行商都会不失时机地向中央政府捐输报效。

1787年,他们集体为林爽文之役捐输军需银30万两,随后自1788年到1820年,又以皇帝万寿、廓尔喀军需、川陕剿匪、河南剿匪、黄河河工等名目,共捐银350余万两。这期间,广东行商以各种公益事业为名向政府捐献,平均每年超过10万两白银。

并且从康熙年间往后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也很重视广州十三行的生意和贸易。而后历经了雍正、乾隆、嘉庆一直到道光年间,都是作为一个垄断的贸易,并且每年都会向朝廷进贡一些奇珍异宝。每当洋船泊靠,随船而来的西洋人便会被安排到十三行商馆内的天主教堂学习汉语,学成后还要奏报皇帝,以便日后到宫廷供职。在得到进京旨令之前,十三行就是他们休整、学习的场所。位于商馆区内的十三行夷馆,与十三行商馆遥相对应,是供洋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十三行街区是工艺美术制造业的天堂,也是宫廷匠师的人才基地。这里的行栈、作坊星罗棋布,能工巧匠荟萃。肩负皇命的广东大吏,将其中的顶尖人才举荐进宫,成为引领宫廷制造业的主力。

并且广州十三行基本上把一个国家大大小小的的事情全部都包在了自己身上,还一点问题没有。比如置办货物广州外贸洋行每年为宫廷输送洋货,时称“采办官物”,其中多为紫檀、象牙、珐琅、鼻烟、钟表、仪器、玻璃器、金银器、毛织品及宠物等等。洋行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最强皇太子 HP:只想退学的我却拯救全世界 三国之天下无双 隋唐日记 五剑首刘备 一天一选择,我成就无上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