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六十七章 改革海船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公孙修从未见过造船,便在一旁观摩。

柳传早已见过千百回的造船,能把自己看吐了,自然也对造船业了如指掌。他陪在燕王身边,为其讲解造船业的秘辛。

柳传笑道:“王上,这艘呢只能算小船,用于运载,那确实乘不了太多人,可是两岸的商贾却是乘此船往返,互通有无。”

他点了点头,皱眉道:“此船若遇风浪,能否撑得住?”

柳传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苦笑道:“这个——若是风浪湍急,或者下雨之类的,是不建议乘船出海的,一般出行,都会大概的预估天气阴晴、等待风浪渐平的时候,才选择乘船出海。民间也会选择焚香祭天,向海中投以酒肉,祈求海神怜见,平安出行。”

公孙修听到这里不由得皱眉,也就是说三国时期乘船出海,基本上能否着陆是碰运气。迷信海神之类的祭祀,有的甚至把童男童女投进海里的。

《三国演义》中就描写了蜀军的前军渡泸水,忽然阴云密布,船不能渡,前军回来报给诸葛亮知晓。诸葛亮询问孟获原因,孟获声称水中有猖神作恶,要用“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恬浪静,更兼连年丰稔”。

诸葛亮哪里肯杀人丢到泸水镇压猖神,于是“和面为剂”,再将其“塑成人头”,丢进水里,以面粉做的人头形状代替活人,后来也就间接的发明了馒头,音同“蛮头”。

故事真假不知,可馒头确实是诸葛亮发明的,蜀中一带已经小部分开始吃起了馒头。

在不具备远航能力的船,生死全靠运气,自然是不可取的。今后要想横行渤海,就必须造出稳健的大船,可以乘风破浪,横行无阻。

整个渤海圈虽然海岸线有8000里,最狭处是沓渚到青州东莱诸县的位置,仅有二百里不到。可渤海由东至西宽约七百里,南至北则长约一千一百里。

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雄鸡,那么渤海就位于鸡颈处。

而他的目标,就是一刀剁了整个鸡头,据为己有。

要想据渤海据为己有,则要攻下沓渚对岸的青州沿海。

对岸的那边,田豫正统率着魏国的水军扼守青州。

太和六年,公孙渊建立南下的海上交通线,跟孙权取得联系,田豫还曾试图切断过。吴国使臣周贺乘坐大船从东吴到辽东访问公孙渊,田豫没有直接出兵攻击,而是掐准了周贺返航回东吴必遇大风大浪,东面无山可依,肯定要到成山。

成山没有藏船的地方,只好依傍岸边行进。

田豫观察地形,派兵伏在山岛的各个险要之处,周贺返航时果然遇上风浪,船只触山沉没,幸存的残船飘到岸边,根本无处逃窜,被他派兵直接捉了一大片。

随着航海能力的渐强,渤海海峡成为了战争的通道,成为海上军事力量的决战平台。青州与辽东两岸出现军事对峙的状态,入主青州的政权总会把战争扩大到海上,由此产生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

公孙修在一旁瞧着造船,突然就发现了端倪,轻咦一声:“原来如此。”

造船的船匠构设搭建的船底是几乎垂直平底的,底坐方正,顿时脸上露出忧愁之色。

柳传瞧见燕王的脸色变了,不禁问道:“王上,你怎么了?可是造船出了什么问题?”

公孙修皱眉道:“为何造船,不加上龙骨?”

“龙骨?”

柳传从未听过这一新奇的名字,不禁搔了搔后脑勺,疑惑地问:“王上,小人愚钝,不明白什么是龙骨——”

公孙修心想青州柳氏作为造船大家,居然连龙骨都不明白是什么,想必三国时期的造船技术还没设计龙骨的理念。

他心想这或许是击败魏吴二国的关键所在啊,平底船吃水不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淞沪:永不陷落 不再平凡 大唐:寒门枭士,岳父竟是李世民! 【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靖安侯 清朝第一贪和珅秘传 明朝迷雾之前期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