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但米云相信国人还是会有一大半都会选择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只要不是特别的无奈和无助的情况下。
米云的家乡还有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一般都是在腊月二十三和腊月24左右两天,南北差异一天,米云大学毕业后,有在北京过过一年,过小年是过年的预演,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
米云家乡湖南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过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春节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中国民间春节习俗之一。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米云家小时候都是自己用墨汁毛笔书写春联到红纸上,红纸都是米云自己用剪刀裁剪成春联大小,最近二十年都是直接在商店买书写打印好的春联。
春节挂贴年画在过去二十年以前的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现在都不多见,春联勉强还有保留,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可惜还是没有推广到家家户户,小时候还能看到贴财神的人,贴一张,还能收到家家户户给的几毛钱,目前只有一些民俗文化村和集市才能看到了。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各地都不同,有的上午吃,有的中午吃,有的晚上吃,反正三个点的团圆饭米云都能经常吃到,一天甚至吃两家的团圆饭,两边父母准备的团年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前的晚上11.30左右会集中出行,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和烟花,以前在村里基本上可以听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鞭炮声,米云全家基本上都能熬到12点左右,看完当晚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还会吃点宵夜,然后入睡,期待新的一年开始,准备正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