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三章 兵端再起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突然,鞑靼的士兵们马鞭一挥,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货车冲了过去。这几个明朝兵卒哪会想到还有人胆敢劫掠皇车,都吓得纷纷弃车而逃。

蒙古人一见得手,立即上前。俗话说,拿到手上的才是自己的,先拿为快。不过,战场之上,即使是揣在自己怀里的东西也说不准。

果然,他们围在车旁还没来得及拿,河曲伏兵四起,杀声此起彼伏。

钱财乃身外之物,还是逃命要紧,这时逃起来肯定比来时要快。可还没跑出多远,随着一声长嘶,马匹一字立起,他们死命拉着缰绳,硬生生地停了下来。

原来,他们发现后路也被堵住了。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这种情况之下,已经容不得他们细想,纷纷夺路渡河,不少马匹陷入泥淖之中,受俘者数十人。

显然,他们中了圈套。

原来,为了摆脱追兵,朱棣命一队人马埋伏在河曲沿岸的草丛中,再派几个士兵故意慢条斯理地推着大车,最后他自己率领一千多名精兵殿后,以断其退路。

经过这么一折腾,吃了亏的蒙古人再也不敢死缠烂打了。

不过,不少人很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本雅失里在斡难河惨败之后,鞑靼军队为什么沿途还一再纠缠呢?

原因在于,他们看准明朝几十万大军当时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往返于大漠腹地,补给必然难以保障。

在战场上,庞大的集团军固然更有胜算,但其在荒漠上行军的这四五个月的吃饭问题肯定能让人挠破脑袋。

其实,此时明军粮食短缺的问题已经出现,以至于皇帝本人也不得不出面协调军内粮食的接济问题,以稳定军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鲁台是颇有几分战略眼光的。可惜的是,他的军队太不经打了。

明军缓过了一口气,最终在进入明朝的地界后,在每个储粮站点用早已准备好的粮食供应全军。直到当年的七月,大军才顺利回朝。

这一场仗打完了之后,北部的边防压力大大缓解。

鞑靼的阿鲁台遣使进贡驼马,表示臣服,并于永乐十一年(1413)被朱棣赐封为和宁王;而瓦剌部的马哈木等三位首领早在几年前已接受封王,并与明朝和平相处。

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久违的和平是不是将指日可待了呢?

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朱棣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孙子朱瞻基,再次率军五十万北出大漠。

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事?蒙古两个部落不都向明朝奉表称臣了吗?这是要去打谁呢?

看大军的行进路线,和上次的并不相同,不像是要去进攻鞑靼。那么,是不是去讨伐瓦剌?

是的,他们已进入瓦剌经常活动的区域。

当年六月到了忽兰忽失温,马哈木等人率领三万士兵应战。战斗异常激烈,双方皆伤亡惨重。

值得一提的是,乱军之中,皇孙朱瞻基也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差点遭遇不测。要不是众将拼死相救,事态的发展将很难预料。

不过,总算有惊无险。瓦剌区区几万之众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天朝雄师的猛烈进攻,溃败四散,马哈木亦乘夜北遁。

次年,马哈木连忙遣使谢罪。他既然来谢罪,那这次战争一定事出有因,战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应该说,这要归因于马哈木的嚣张。鞑靼被打败后,力量大为削弱,他趁机诛杀对方的大汗本雅失里,并奏请朝廷协助肃清鞑靼残部。这是个好主意,除寇务尽,以防死灰复燃。

奇怪的是,朱棣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而是做了一回老好人,大力扶持日益衰败的阿鲁台,并封他为和宁王,赐予金印,对其下属亦加官晋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廉官赵南星传奇 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 战国:开局造热气球惊呆赵王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 精灵宝可梦之拂晓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大清挖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