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五章 人在征途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这时,新归附的忠勇王金忠站了出来,极力鼓动出兵,并表示愿作先锋,为皇帝冲锋陷阵。见到要打自己的同胞,他怎么如此积极?

其实,原因不难猜想。相信大家还记得,他原本就因受不了阿鲁台的欺凌才来投奔明朝的。现在有机会出这口气,不主动才怪呢。

当然,主动归主动,他应该也明白,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那么,朱棣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他这时候的表态耐人寻味。

金忠早前曾奏请出兵讨伐阿鲁台,朱棣回答道:“爱卿的建议很好,但出师无名,还是暂且等待时机吧。”

现在,阿鲁台送上门来,终于出师有名了。可是,他仍然按兵不动,并召集大臣征求他们的意见。

真是奇了怪了,之前有哪位大臣能劝得住他?即使是国库空虚,亦难以阻挡其出征的步伐。眼下,面对死缠烂打的阿鲁台的再次挑衅,在金忠一再鼓动之下,他却似乎不为所动。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也许,多次的劳而无功使他对北征多少有所反思,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国家财政迟早有被拖垮的一天。

况且,他现时已是65岁的老人,兼之多年旧疾缠身,这一切对其也是一种内在的制约。是的,人总有服老的一天。

然而,大臣们还能说什么呢?当年的劝阻风波仍然历历在目,方宾他们死的死,抓的抓。谁还敢再多说半句?满朝文武对再一次的出征竟没有一句异议。

所以,永乐二十二年(1424)四月初,辽阔的漠北再次出现了大明王师。

虽然这一次获得情报,得知阿鲁台撤到了答兰纳木儿河一带,但当大军于六月份风尘仆仆地赶到该处时,所见的只是一片荒野。这个地方,车辙马迹大多已模糊不清。如果阿鲁台真的到过这里,应该也不会作过多停留,其踪迹已难寻觅。

显然,阿鲁台准确地抓住了明军的七寸。在边境骚扰一番后他又再故技重施,马鞭一挥便逃之夭夭。

而明朝所出必定是庞大的集团军,行进不便,补给不易;并且在千里大漠之中,要追寻这沧海一粟又谈何容易?也难怪朱棣经常无功而返。

这时,英国公张辅请求道:“皇上,敌人应该并未走远,请允准我率领一支精骑,带上一个月的军粮,深入虎穴,必得虎子。”

这可是朱棣的拿手好戏,在敌方自以为地处偏远、安全性高而有所懈怠的情况下,出其不意,一举捣毁敌巢。这个请求非常符合他的胃口,想必会得到恩准吧。

没想到,他略微想了想,说:“历代帝王的制夷之法,志在驱赶,不欲穷追。况且,如今蒙古孽虏势力衰微,部众散乱。要在茫茫广漠之地觅其踪影,就如求粟沧海,实属不易。”

这是什么意思呀?统军在外,不是应该激励将士斗志的吗?怎么反挫自己士气?这是要打退堂鼓的节奏吗?和前四次亲征的态度真的是大不一样了。

以前,他不惜亲率骑兵深入险地,直到打垮敌人为止。

大家应该还记得,那一次在实在无法找到敌军的情况下,他也要对自己的盟友——朵颜三卫发动突袭,多少找点战功往脸上贴金,回朝也光彩。

这次就真的甘心空手而回?

他稍稍停了一下,不等众将插话,接着说:“我宁愿负决策失误之过,也不愿再苦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士们。朕意已定,就此班师回朝!”

他的态度果真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这就不难理解此次出征前其态度的微妙变化了。

看来,当时朱棣是真的不愿意再次出征漠北,只是一向穷兵黩武的他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台阶下。故而,在群臣的一再鼓动之下,同时出于对北征的那份责任与偏执般的热情,他也只好半推半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廉官赵南星传奇 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 战国:开局造热气球惊呆赵王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 精灵宝可梦之拂晓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大清挖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