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朱高炽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洪熙元年。同时,停罢西洋远航、撒马儿取马、云南取宝石、交趾采金珠等等事项。
对于这些,相信大家也见惯不怪了吧。不少新皇继位,往往都会发布类似的诏书,对前朝的某些政策进行调整,既能去除之前的弊政,又能收拢人心。
所不同的是,洪熙皇帝在此后短短几个月之内动作频频,改革不断,而且也颇具力度,当时政治气象为之一变,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他在民生方面的关注度之高是除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外明代其他皇帝所难以比拟。不仅常常下诏开放山林川泽、减免受灾地区的赋役,而且还将不少地方百姓每年例行的贡品或减或免,以纾解民困。
《明史纪事本末》有不少这样的事例,下面和大家分享其中一则。
同年九月,工部需要修军器,奏请向百姓征收布漆。这是司空见惯的了,朝廷需用,那就征吧。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位新皇帝不仅不批准,而且给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批复,命他们到内库拿钱去买回来。
百姓的东西,不征白不征;不征也就罢了,还去动用国库?有多少皇帝愿意干这种赔本买卖?
看着他们疑惑的眼神,洪熙皇帝微笑着说:“往年,如丹漆、石青之类的东西,相关部门不深究当地是否出产,一概摊派到各郡县进行征收。不少地方百姓往往只能从市场上买来缴纳,这不是强征扰民么?以后禁止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看了这个例子,相信大家都会认为他确实是位仁爱之君吧。
当然,更能体现他急民之所急的则是另一件事。
洪熙元年(1425)四月,他下诏减除山东、淮安、徐州当年一半赋税。后经多方了解,得知三地百姓大多缺粮,食不果腹,他觉得此前减税政策的力度还不够。那就全年的税粮都免了吧,可不能让老百姓挨饿。
被召来拟旨的杨士奇觉得不合程序,提醒他说:“陛下,是不是要先传户部、工部口谕?”
洪熙皇帝不以为然,解释道:“这个程序可先暂缓一步,但救民就如抢救落水之人,不可有顷刻拖延,相关部门会考虑财政开支的问题,可能会迟疑不决而拖延时日。”
他也不等杨士奇回内阁了,取出笔墨命其就地草拟诏书。他略作审核后,即遣使持诏照办。
然后,他才回过头来对杨士奇说:“现在,爱卿可以对两个部门的官员说,朕将那几个地方今年的赋税都免除了。”
每每读完这段史料,我都感慨良多,这样的明君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他既洞察民情又能体恤百姓,既熟悉官场规则又能趋利避害以抚恤民困;他知道“哀民生之多艰”,也知道怎样才能将民生大事落到实处。
对此,相信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吧。
此外,他还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举措,矫正了不少弊政,一改此前独断专行的作风。
为了鼓励大臣直言,先后赐予吏部尚书蹇义、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以及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谬”银章。但凡朝政有所缺失,他们都可在自己的言事奏章加印该银章。
大家可能会问了,奏章盖不盖银印有何区别呢?
区别大了,加印奏章不用走繁琐的呈送程序,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呈皇帝手中。他以此激发大臣进谏的热情,并希望通过这一渠道第一时间了解朝政的不当之处。
当然,时常让人挑毛病总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对吧?好了,这提倡也提倡了,政策也给了,应该够了吧?
但是,他是一个实在的人。措施有了,他就希望它不只是一件摆设,而要落到实处。
颁赐银章半年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