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就在燕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宫中突然燃起熊熊大火。正如此前所述,这场大火孕育出一个历史大谜,它扑朔迷离,令人匪夷所思!
当时,一见火起,朱棣立即率兵入城,金川门已悄然打开,基本上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谁这么大胆敢打开城门迎接叛军?
竟是谷王朱穗、曹国公李景隆。一个是走在建文朝廷对立面的藩王集团中的一员,一个是在北伐中连续丧师失地的贵家公子哥。
奇怪的是,在最危急的关头,建文帝偏偏将京师要冲的防御交给这么两个人去防守,是有意为之,还是无知之举?不过,当时谁还有心思去揣测呢?
更奇怪的是,当心急如焚的朱棣一路马不停蹄直驱皇宫的时候,看到的除了火还是火,哪里还有建文帝的踪影?
这时,宦官从大火之中找出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模样已全然无法辨认。
但朱棣似乎是火眼金睛,马上说:“臭小子,怎么这么傻?此来只为帮你清除奸恶,又何故自寻短见呢?”
真难为他能把假话也说得那么有温度和理直气壮。当然,这是必须的,既然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就得先公开宣布他的死讯,后面的大戏才好开演。
燕军已将京城围个水泄不通,不要说人,就是一只蚂蚁也爬不出去,建文帝难道长出翅膀飞了不成?他到底去哪了?
这个问题,现在的人无法回答;就是在当时,人们也没搞清楚。那么,清初官修的《明史》是如何记载的呢?
它首先写皇宫火起,建文帝不知去向;紧接着又说,燕王派宦官从大火中找出了建文帝和皇后的尸体。很明显,清代史家修史时,已找不到关于建文帝生死与否的确凿史料,只能把不同说法的材料都收入同一本书之中。
出于政治目的,朱棣可以派人从火中找出一具尸体并故意指认。这可以骗骗别人,但又怎么骗得了他自己呢?
所以,他登基后曾对大臣说:“朕连日查找,连一幅父皇的墨宝都找不到。建文君带着父皇的墨宝和宝玺一块投火,全部都被焚毁了。”
这无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却给我们提供了某些蛛丝马迹。
墨宝能烧掉,但玉石所刻的印玺不可能烧毁,最多不过烧裂而已。如果宝玺真的不在皇宫,那很可能是建文帝带着传国玉玺出逃了。
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在如此紧急的生死关头,建文帝还想到要带上它,究竟意欲何为?关于这个问题,就是傻子也能猜得出来。
这下事态严重了,看来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
郑和首先被派了出去。据《明史》记载,朱棣怀疑建文帝逃到海外,为了追查他的下落,故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当然,郑和船队出海不仅仅是为了找人,它还肩负着其他重任,关于这个方面以后还会详细介绍。
永乐五年(1407),永乐皇帝朱棣又派户科给事中胡濙访寻得道高人张三丰。
显然,这只不过是个幌子。
想想看,几年来,带着宝玺出逃、意图东山再起的建文帝竟然音信全无。朱棣这个心头大病不除,还能有多少心思去找那个近乎传说的张三丰呢?
《明史·胡濙传》中明确写着,胡濙受命到全国各地秘密访查建文帝的下落。应该说,这才是他的真正使命,这当然也是朱棣真正的用意所在。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胡濙走遍各地的名山大川、道观佛寺。当然,他连建文帝的影子也见不到。
事关重大,即使他母亲去世,朱棣也不批准他归乡守丧。不过,皇帝是不会让他白辛苦的,其官阶由原来相当于县高官的七品逐渐提升至副部级,成为正三品大员。
永乐十七年(141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