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35章 学生腔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文学创作的一大障碍是“学生腔”。这是一种远离实际生活,与形象思维相径庭,与大众口语规律相违背的书面语,多出于学生及其他知识分子笔下。

它的主要语法特征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过多使用虚词。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言之多实词,虚词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实词的辅佐,多用来标志词语的逻辑关系。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往往生活阅历不够,笔下缺乏内容,最容易在虚词中拖泥带水。笔者在小说《月兰》中有这样一段话:“……于是我马上召集男女老少,按照工作队的布置,首先批斗了一个富农分子,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打肥料之仗’的口号下,宣布了工作队的一系列命令:限制私人养鸡养猪数目……”可以发现,这完全是公文材料的语言,短短一段中虚词拥挤,“于是”完全不需要,“按照”也属生硬,“并”与“在”与“以”连在一起,大结构套小结构,更是别扭繁琐。就算是写公文,这种语言也不算通顺,进入小说就更成问题了。好的小说提供生活的真实画面,注重语言的生活化甚至口语化,在有限篇幅内传达更多实在的信息,不能不讲究虚词运用的俭省。

(二)过多使用半虚词。半虚词是实词与虚词之间的中间状态,因其半虚,所含信息量也非常有限。据语言学家王力的意见,副词就是介于实词与虚词之间的词类,具有半虚化特点——程度副词恐怕尤为如此。在一篇前不久得奖的小说里,出现过这样的语言:“它毕竟太奇特、太巧妙了呀!……这夜,是多么迷人,多么美呵!”可以想想:“多么美”是什么样的美?“多么迷人”是怎么个迷人法?这里没有具体形象描绘,“太”与“多么”之后的结论缺乏依凭,难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相仿的句子还有“雨后青山格外秀丽”,“这件衣服非常好看”,“花儿分外漂亮”等等。这些句子里的程度副词(格外、非常、分外等等)基本上是废话,说了不如不说。而究其原因,是作者没有什么可说,只好空空洞洞地激动一番。有一位老作家说过,他写出作品后总要把作品反复看两遍,把“非常”、“多么”之类的话能删则删。这种经验之谈值得我们注意。

(三)形容语程式化和套路化。有些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生活感受少,读他人作品倒多,因此不易创造出独特的语言,包括独特的形容语,一下笔往往鹦鹉学舌,照猫画虎,因袭前人的表达。有些人描写少女时,总喜欢用这样的句子:“鹅蛋形的脸”啦,“五官安排得非常端正”啦,“一对水灵灵、会说话的大眼睛”啦,“一副适中的身材和一副动人的美貌”啦……作者倒是把人物形态写得很周到,但很可惜,读者心中仍只是迷雾般的影像。心理学中有一种“感觉适应律”,指感觉随着刺激的持续或重复而效应递减。一种形容语即便很精彩,但如果用得太滥,它造成的感觉量经过无数次递减,已经极为微小,应该被作者小心躲避,不能误把糟粕当宝贝——如果不能句句出新,至少在作品的最紧要处,在作者表达思想情感最着力的地方,应注意创造新的语言,包括新的形容。正因为如此,韩愈疾呼“陈言之务去”,陆机感慨“怵他人之我先”,俄国作家富曼诺夫说:“最糟的莫过于老一套形容语,不但不能把概念和形象解释清楚,反而会使它们模糊不清。”

(四)修饰语和限制语太多,以至句子太长。“……他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由无数波浪形的五线谱和豆芽儿似的音符组成的图案的天花板……却一直向往走进这庄严的厅堂来听全院最出色的教授的讲课。”这是最近发表于某杂志一篇名家小说的句子,实在让人读得有些紧张吃力。现代中国作家用白话文写作,白话者,应明白如话。书面语尽量靠拢口语,缩小语与文两者之间的距离,恐怕是一个正当要求。理论著作尚且应当如此,小说更自不待言。据观察,通常人们“一句话”只能说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冷面王爷拥入怀,侯府嫡女一直宠 华妃重生甄嬛传,祺嫔发疯又摆烂 美漫:我能抽取超能力 福运宝珠[清] 极品恶妇觉醒后,带全家暴富了 她在乙女游戏里红尘炼心 当我醒在末日后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