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按照袁世凯的说法,杀贼劫后计划全是谭嗣同一人所为,光绪皇帝并不知情?”
“那只是袁世凯的一面之词。倘若光绪皇帝不知情,也不至于被软禁十余年,直到死去。
何况,在戊戌政变后,慈禧派其亲信搜查皇宫,发现不少太监藏有匕首,有犯上作乱之心。
因此,就在戊戌六君子遇害的几天后,宫里有六名为首的太监也被杖杀,还有不少太监被驱赶出宫。这些太监被杖杀的事,当时连国外媒体都有过报道。
种种迹象表明,光绪皇帝早就不满慈禧控制大权,干预朝政,也在皇宫里暗中培植心腹。若有机会,光绪也想效仿先帝康熙,像对付鳌拜那样,扳倒慈禧,夺回应有的权力。
只可惜,他的对手——慈禧太后,是历来政变中的佼佼者。光绪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后党也不敢废立他。因为按照祖制,皇权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荣禄等人本应站在光绪皇帝这边,却成了太后的爪牙,成了乱臣贼子。所以,袁世凯作为始作俑者,他必须要把光绪皇帝和慈禧的矛盾弱化,撇清光绪皇帝和这件事的关系。
按照袁世凯的说法,帝、后之争,就变成谭嗣同以下犯上,意图谋害太后。这样,袁世凯也从为虎作伥,变成了大义灭友的英雄。”
“袁世凯这套为自己洗白的说辞,有人信吗?”
“在大肆宣传下,当时,至少有一部分人信了他的说辞。谎言说多了,自然就变成了真理。要是人人都能够明辨是非,这世上也不会有诈骗了。
总而言之,袁世凯在日记中自辨,说自己是在九月二十一日,才在天津向荣?告密的。
而在这一天的清晨,慈禧已经在北京启动了戊戌政变。所以,戊戌政变的导火索并不是自己。
诚然,慈禧到了戊戌变法的中后期,和光绪皇帝的予盾已经锐化了。
应该说,在变法之初,慈禧是表态过,支持光绪变法的。比如,同意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人进入权力中枢——军机处。
但慈禧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定国是诏颁发几天后,慈禧便进行重大人事调整,把军权交给后党掌握,以便自己有足够力量随时中止变法。她要把变法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
很快,慈禧和光绪这对母子,就出现了第一次矛盾——光绪想要设立制度局。慈禧认为制度局的设立不但违背祖宗之法,还夺去她的权力,所以断然拒绝,训了光绪一顿。
不久,第二次矛盾——光绪未经她同意,罢免后党的怀塔布等六大臣;第三次矛盾——以设立懋勤殿为由,准备重提制度局旧事;第四次矛盾——计划请下野的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参与变法等先后发生,导致慈禧决定中止变法。
但此时,慈禧只是准备给光绪皇帝和维新派一个下马威。她根据杨崇伊的奏折,准备捉拿妖言惑众、迷惑君心的康有为一人。
但是,光绪皇帝在慈禧身边布有耳目,提前知道了这件事,便下密诏让康有为去上海督办官报,实际上就是让康有为赶紧跑路。这是戊戌政变四天前的事情。
如果老谋深算的慈禧这时候打算囚禁光绪皇帝,和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就不会提前让人捉拿康有为,打草惊蛇。
而且,在戊戌政变的前一天,慈禧还同光绪皇帝一起,召见了伊藤博文,听这位大清敌人介绍了日本变法的情况。
如果慈禧打算第二天发动政变,就不会选择在这一天接见伊藤博文,以免节外生枝。
重重迹象表明,慈禧之所以果断发动政变,就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是袁世凯的告密引发了戊戌政变,那就是他后来的步步高升。
假设袁世凯是在戊戌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