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中國目前的既得利益集團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如果毛澤東時代是一個意識形態主導的社會,那麼改革開放後發展出來的是一個利益主導的社會。從意識形態轉型到利益是一個並不容易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很成功的過程。如果沒有中國社會各方面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很難想像中國可以作如此快速並成功的轉型。
總體上說,在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經濟過程相當開放。當時也有各種利益集團,但因為改革剛剛開始,包括農民和工人在內的各種利益集團都可從改革中獲得利益,利益集團之間及利益集團與社會之間的衝突因此並不明顯。直到80年代後期,當改革遇到困難,各種利益之間尤其是政治利益之間的衝突開始表露出來,最終導致了1989年的六四事件,改革停頓下來。
1990年代初蘇聯、東歐共產主義的解體,促成了中國更大規模的改革。1992年鄧小平&ldo;南巡&rdo;之後,執政黨發動了新一波更大規模的開放和放權,形成了大規模的利益重新分配局面。傳統上的領導階級如工人階級開始被邊緣化,而新興階層如民營企業階層迅速壯大。面臨新的局面,執政黨開始調整其統治基礎,通過修改憲法和制定新的法律來保護私有產權,而且也容許民營企業家進入政治過程,有效地擴大政權的社會基礎。
本世紀初以來,執政黨開始調整改革政策。在&ldo;科學發展觀&rdo;和&ldo;和諧社會&rdo;的政策理念指引下,試圖平衡新興階層和傳統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主要是要糾正前階段片面傾向於新興階層,而對傳統社會階層的利益重視不夠的局面,努力實現社會公平。當然,這樣做其實也是符合新興階層的利益的。很顯然,在基本社會公平正義缺失的情況下,社會問題難以為繼,必然要影響到新興階層的利益。
國企及官僚成為新利益集團
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個轉折點。為了應對危機,國家出台了巨大的財政金融計劃。而龐大的財力都是通過國家本身,即國有部門而實施下去的。這就導致了利益集團的急劇擴張。國有部門的大擴張,馬上打破了原先國有部門和民營部門相對平衡的狀態,國有企業取得絕對的主導地位,快速擠占了民營企業的空間。民營企業在90年代中期以後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如今好時光不再,它們開始尋找新的出路,例如通過移民等方式退出中國社會。
更為嚴重的是,國有部門的擴張,也沒有為傳統社會階層帶來任何好處。在傳統計劃經濟下,國有部門是工人階級的制度基礎。但現在的國有部門已經具有了不同性質,國有企業很難說是國家的,而更多地屬於國家企業管理者或者國家的代理人。實際上,國有企業已經成為社會不公正、收入差異擴大、腐敗等等現象的根源(本欄早先已經論述過)。
官僚系統本身也儼然成為既得利益集團。改革開放之後,儘管有&ldo;小政府、大社會&rdo;的改革目標,每次改革也是想縮減政府機構和官僚人數,但實際上是相反的。官僚系統越來越大,社會越來越小。在分權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層級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例如,原來的地區級只是&ldo;行署&rdo;,即省政府的派出機構,而現在則已經演變成實體,一級政府。同時,也出現了計劃單列市。這不僅僅是官僚機構變得龐大的象徵,更攔截了中央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官僚機構的無限擴大,必然造成社會空間的縮減。隨著財政稅收向官僚機構集中,國富民窮變得不可避免。更為嚴重的是,官僚機構嚴重和社會脫節,一個個官僚機構猶如一個個城堡,和人民沒有有機的關聯。而且,官僚系統開始演變成獨立的系統,它們享受市場的好處,而可以豁免市場的壞處。無論是社會保障、醫療、住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