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41章 僵尸(一) (第2/4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明史》中记载的民俗说,每遇干旱,人们便发掘新葬墓冢,将尸体拖出,残其肢体,称作“打旱骨桩”。虽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风,但直至清代,此风在民间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桩”进而发展为焚烧尸骨。

这种习俗也见于外国,如俄罗斯有些地区的农民,一旦遇到旱灾,常去挖出醉酒致死者的尸体,将其沉入最近的沼泽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残其肢体的行为,以此来求得雨水。

中国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渐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变,并逐渐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到了清末,旱魃化犼的传说才渐渐出现。

说完了死僵尸,下面我们聊一聊活僵尸。相比于前者,活僵尸要更加的恐怖和难对付。

清中期,在陕西,有一个走方郎中,姓郭名自然。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靠行医糊口。郭自然手里这个串铃亦称虎撑,是走方医的标配,多为铜制或铁制,圆形中空,里面有滚珠,通过套在食指和中指上摇动发声而引起人们注意。

郭自然串村走巷,每过一个村庄,就会在里面摇铃招呼人。哪家有病人,他就会前去询问是否需要医治。

有一年冬天,下暴雪,天气非常的寒冷。郭自然挑着担子无处可去,饥寒交迫的他只能顶着风雪向前挪动。行至中途,他看到远处有灯火忽明忽暗的闪烁着。走近一看,竟是一座义庄,门外的两盏白色灯笼在狂风中摇摆不定。

郭自然踱到大门外,用力地敲了几下门。不多时,就出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伯。他对着来人就说道:“老人家,实在是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了。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路上也没见着个歇脚处,不知能否在里面躲躲风雪,熬过这一夜?”

老伯有些犹豫,他对郭自然说:“小兄弟,不是我老汉不通人情,实在是里面不方便啊。今天晌午义庄刚刚接收了几具尸体,据说都是暴毙身亡的,死状凄惨。尸体现在就停在尸床上,由于时间仓促,上面只盖着麻席,难道你不觉骇人么?”

听了看守人的话,郭自然有些犹豫。他回头看了看风雪,想到自己如果在外面继续赶路,定会冻死在路上。于是郭自然咬了咬牙,哆哆嗦嗦的掏出几个铜子儿,塞到老伯手里道:“无妨,无妨。老人家只需给我找一处避风雪的地方便可,天一亮我就离开。”

老伯本想再推辞,可他看到郎中已被冻得浑身僵硬,便叹了口气将他让进庄内。

来到老人的屋子,郭自然终于感到了温暖。老人把杂物移开,然后给郭自然倒了一杯酒。烈酒下肚,他只觉得浑身一热,寒意瞬间被扫去大半。

郭自然非常感激老伯,二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谈话间,他知道了老人名叫曾阿牛,已年过花甲。他祖上就是看管义庄的,在其父亲死后,增老头就接了班。他说自己刚刚之所以不愿让郭自然进来,完全是因为那三具尸体。

义庄有个规矩,尸体被送来后,主家要给看守人一些钱作为酬谢。这钱并非要有很多,但一文钱不给却是万万不行的。一者呢,看守人辛苦收敛尸体,这些钱算是给他的报酬;第二,活人的钱可以赊账,但死人钱要是欠着,他也不会走的安稳。

这三具尸体被送来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历史遗忘的角落 小小花妖太子妃 圍妃作歹 在點家文里女裝 女扮男装:太子殿下只想逃 從現代飛升以後 快穿:当炮灰女主被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