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系列的改革。主要是:
一、经济上,派使者巡行州郡,劝课农桑。
二、政治上,虽然还是胡汉管理双轨制,仍然设置大单于及属下一系列政府机构,但已明显汉化。
汉人张宾为后赵的大执法,专总朝政,为众官员之首,并负责选拔官员,吸收汉族地主阶级分子参与政权建设。
石虎为太尉(枪杆子还是抓在本家人手里)、尚书令(总理)。左长史郭敖为尚书左仆射(副总理)。右长史程遐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尚书(副总理兼组织部长)。夔安、郭殷、李凤、裴宪为尚书(部长)。徐光为中书令领秘书监(办公厅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此中的意义?太尉、尚书令、仆射、尚书、中书令等官职名称,皆是汉人政权中的称谓。可见,后赵明显采用的是汉人政权的官职制度。
三、社会、文化建设上,石勒多建学校(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用儒学选拔官员。
考试,相信现在全中国人都刻骨铭心。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注册结构师考试、注册电气师考试、注册建造师考试等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历经中国一千多年历史、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考试,到现在甚至已经产业化了。
然而,考试的发明者是谁?就是羯族人石勒。
石勒在后赵的每个郡,都任命了一个教育局局长(学官),负责当地的教育工作。并设立地方学校,每郡招收一百五十人,要经过三次考试才能毕业,为国家培养后备干部。
更难能可贵的是,石勒深深懂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建立了十几所小学(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简将佐豪右子弟百余人以教之)。
很难想象,拥有这种科教兴国战略眼光的石勒,本人是斗大的汉字不识几个的羯族人。
另外,石勒知道,要在北方坐稳皇位,如何缓和民族矛盾,是个横亘在眼前的重要课题。石勒专门下令,胡人不得凌辱衣冠华族(汉人);同时又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带有歧视意味的“胡”字,违者问斩不赦。
黄瓜,系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西域所带回,原本叫胡瓜。胡瓜之所以后来称黄瓜,始作俑者,也是石勒。
某日,石勒召见地方官员,襄国郡守樊坦也在被召见之列。但这老兄有点不走运,路上时遇见一帮抢劫的胡人。这帮胡人也是穷疯了,别的抢不到,给樊坦一阵海扁后抢走了他的衣物。
衣衫不整的樊坦来见石勒,石勒很恼火:樊坦,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
正在气头上的樊坦脱口回答:这都怪一帮胡人没道义,把我衣物都抢走了,裤衩子都差点给扒了去!
话音刚落,一股刺骨的寒意袭遍了樊坦的全身--犯禁了,错说了个“胡”字!这位老兄急忙叩头请罪。
石勒情知其非故意,也就没怪罪。等朝议结束,君臣们共吃工作午餐时,石勒有意指着一盘佐酒小神器、猪头肉拌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能进中央当官的,自然有两把刷子,再加上吃了饭后血糖得到了补充,樊坦这次很清醒,灵机一动: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不愧是经史子集读了个滚瓜烂熟的儒生,在遣词造句拐着弯聊扯方面,中国古代文科知识分子若称世界第二,没人敢称世界第一。石勒听后不禁抚掌大笑,赞许樊坦的机智。自此以后,胡瓜改称黄瓜。
这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某个大臣改称某瓜为白瓜,石勒会怎样呢?我想,这个大臣一定会被砍头,为什么?
因为,羯族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