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农村 (第2/3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之现状,赵福祥看到这几个字心中一惊,赶紧翻到第一章,看了半天才放下心中的忐忑,原来自己老娘教的并不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那些敏感知识,而是教这些学生如何有效的进行农村治理。

其实中国农村上千年基本没啥变化,在清末以前都是皇权不下县,广大农村都交给那些地主士绅来统治。这些农村的实际统治者利用礼法乡规来约束农民,在和平年月里确实起到了稳定广大农村的作用,可在王朝末年这种效率极差的统治手段就行不通了。

经过明朝二百多年的发展,在明中期人口大爆发,人口增加土地必定减少,在加上朝廷优待士人的法律,又经过二百多年不断放大法律中的漏洞,所以明朝南北农村均面临着经济崩溃的现状。

其实如果明朝皇帝懂一些现代经济学,就应该知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加大社会的各种危机,如果这时候处理不好,轻则遗害整个王朝,重则直接会让王朝走向灭亡。这也是历史上各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要进行变法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王莽、王安石、张居正等等,都是看到这种危机勇于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区别在于王莽与王安石都失败了,而张居正成功了。当然这三次变法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对社会触动最小的就是张居正变法,这也是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与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法不同,张居正碰到了明朝最不负责任的皇帝万历,为了收拢权利打击张居正余党,万历在张居正死后尽废其法,后世很多史学家提出明亡于万历是有一定道理的。

万历后期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北方人口增多人均土地减少,同时大批的农田被宗室、士绅瓜分,所有赋税都压在数量越来越少的自耕农身上,在加上碰到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这才是崇祯初年陕西爆发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时候皇帝换上有一定行政能力的人,马上应该调整南北经济结构,让受天气影响较少的南方增产粮食,同时给北方各省减免赋税,这样下来完全可以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可是偏偏明朝农村乡绅权利极大,在加上太湖一带自古就是文风鼎盛之地,也是东林党的主要发源地,地方官吏出于各种原因与乡绅勾结,放任当地水田改桑田,这样固然是增加了收入,可是对全国的经济形势没有半点好处。

偏偏这时的皇帝是东林党扶上位的崇祯,当然崇祯的哥哥天启也是东林党扶持上位的,可是天启明白这帮臭老九骂人打击政敌排除异己是行家里手,让他们去管理国家根本不现实,所以天启虽然给了东林党权利,但又扶持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出来制衡东林党。

正因为天启的手段,在同样风雨飘摇的七年中,国家虽然大小问题不断,但并没有出现什么危机王朝生命的问题。

可是崇祯上位就不同了,直接弄死了魏忠贤,同时又收回了各地的矿监税监,将国家大小权利都给了东林党,这下南北农村差异变得更大,北方没有粮食,南方不种粮食,在加上天灾人祸内外矛盾,这个王朝到这地步还不灭亡可真就没有天理了。

当然这些知识是赵福祥在后世网上看到的,马桂兰不上网,自然没法看到网上各种喷子互怼,所以马桂兰的教材里并没有写的这么深入,只是点出了南北农村存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失衡导致的。

提出问题自然还有解决问题,马桂兰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大农村的控制力度。马桂兰认为应该将农村每百户编为一生产小组,选出一户担任小组长,每十个小组成立一个成产大队,多个大队成立一个公社。

赵福祥就是乡镇干部,看到这里好悬没笑出声来,这不就是与后世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类似的三级机构吗?

其实赵福祥不知道这套基层统治机构可不是后世发明的,也不是开国太祖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廉官赵南星传奇 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 战国:开局造热气球惊呆赵王 穿越明朝,我开局就离京就藩 精灵宝可梦之拂晓 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 大清挖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