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七十二章 暴怒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朱元璋连忙称赞他“我看江南的大学者,唯独你一人而已”。

桂彦良想当官属于是想当官,但是也有自知之明,清了清嗓子,回答说:“我不如宋濂、刘基。”

朱元璋冷笑:“我太了解这两人了。宋濂是个单纯的文人,而刘基为人严峻而心胸狭隘,他俩都不如你啊。”

然后饶有兴致地问,“宋国公,你觉得呢?”

韩林知道朱元璋说的意思,这是在警告自己不要和刘伯温过多来往了。

只好说,“陛下说的对。”

桂彦良还想争辩,但想了想朱元璋的威名,也就住嘴了。

虽然嘴上未说什么,但心里却认定,他在文坛上,的确不如宋濂和刘伯温。

而朱元璋说刘伯温心胸有点狭隘,他就不知道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他对刘伯温不太了解,但道听途说了很多。

在这些信息中,他丝毫没有感觉到刘伯温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朱元璋达到了目的,也看了桂彦良的稀奇。

就让两人离开。

朱元璋说刘伯温心胸狭隘,实际上就是刘伯温的耿直和刚硬。

只要是他心中认准的人和事,他都据理力争,从不给人留余地。

朱元璋还清晰地记得,当初所有人都说临濠是定都之地,可就他刘伯温冷冰冰地说,那地方啥都不是。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评价已经低到这种地步,让很多人震惊,要知道,刘伯温跟随他八年,指引了他八年,就像是养了个小孩子,用民间的说法,是一把屎一把尿把朱元璋拉扯到龙椅上去的。

这样一个对朱元璋一生都至关重要的人,得到的却是朱元璋一句“心胸狭隘”的评价,连韩林本人都大感吃惊。

桂彦良追上了韩林,有些不知所措问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韩林看了看桂彦良,心想,这人真够实诚的,不懂就问,但是有些事,能问的吗?

再说桂彦良和自己也不熟啊,这属于是交浅言深了。

没好气地说:“别瞎打听,小心祸从口出!”

……

朱元璋登基以后,每天“昧爽临朝,日晏忘餐”,兢兢业业,勤奋理政。

“兵动二十余年,始得休息。天之有心于太平,亦已久矣,民之思治亦切矣”。

朱元璋原想,既然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民心思治,他依靠刚刚建立的一套政权机构和礼乐法律制度,运用宽猛适中的统治策略,很快便可稳定全国的形势,出现天下大治的局面。

然而,他所期盼的这种局面却迟迟没有出现。

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首先,是广大农民始终未曾停止对地主阶级的反抗斗争。

明朝建立后,尽管朱元璋把赋役的征派数额定得较低,但在当时经济凋敝的条件下,它对农民来说仍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

就以民田的赋税而论,在陕西一带,不管土地是肥沃还是贫瘠,也不管是熟地还是新垦荒地,一律亩征一斗,当地的地方官员也承认,这是一项极为苛重的负担。

官田的田赋是地租与赋税合并征收的,其中地租部分虽然表面维持私租的原额,但由私租改为官租后,一切要由衙门吏胥经手,并且要送到指定的官仓交纳,农民的负担便大大加重了。

朱元璋又大力扶植地主经济。

元末农民战争过后,明朝地方官吏即根据“凡威取田宅者归业主”的原则,支持地主夺取农民直接凭借战争暴力耕占的土地。

如江苏宜兴地主强如心,在农民战争以后,即“复吾宅田”,重新夺回他们失去的土地财产。

浙江诸暨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元娘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千年军国 战无歌 三国之天下布局 刺刀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