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中文

第一章 盛世巨着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燃文中文】地址:www.ranwenzw.cc

说起这一部书,真是令人嘘唏不已。

它修得早,却成书晚;成书后正是多事之秋,帝王日理万机,无暇顾及,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倍受关爱。

其后偏偏恰逢动荡的政局,历经磨难,真是怎一个“曲”字了得?让我们来好好看看其始末吧。

这部书确实很早就开始编修了。

永乐元年(1403),朱棣夺位登基不久,他便交给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这个任务。

《明太宗实录》中很明确地记录了永乐皇帝的要求:他要修的是一部类书。什么是类书呢?

所谓类书,就是一种将各种各样的书拆分开来,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且按类别进行编排的书籍,往往都是比较大型的资料性的工具书。

那他要求辑录多少书籍来编成这部书呢?

应该说,其所设想的书籍范围是空前的:从有书面世开始,所能找到的书都应统统囊括进来,不要担心浩繁累赘。显然,朱棣这样做的目的为了在治国理政之时便于查检。

我们一看就知道,这可是个巨大的工程,非解缙这样的大才子莫能为之。

当然,对于他来讲,修书并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管这项工作看起来有点儿吓人。

果然,仅仅一年多,也就是永乐二年(1404)年底,这么大的一部书已经编好啦,人才就是人才啊。

书献上来了,永乐皇帝非常开心,对参与这项工作的一百四十多名官员好好赏赐了一番,并赐名《文献大成》。

咦,不是一年就把它编好了吗?成书不能算晚吧。

别急,这事还远远没完呢。

朱棣满心欢喜地翻阅,却慢慢发现不对劲了。怎么收录的大多是与儒经、史籍相关的书?其他方面的收录并不多,这与他原本的想法相差太远了。

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以解缙的才能,怎么就修不好一部书呢?

不过,如果我们细细思量,其实答案并不难找。

不错,解缙确实是一位奇才。

但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的封建时代,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才子,其最精通的基本就是儒家经典。而且,他们在将孔孟之说奉为至圣梵音的同时,往往把诸子百家视为旁门左道而不屑一顾。

既然皇上要修书以作治国的参考,就理应出自正统。

那么,何为正统?

在满朝文武的眼中,儒经就是千年以来一直被奉若神明的正统。

既然这样,如果在这些士大夫当中再找一个人来继续修书,结果自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怎么办呢?

要编成一部涵盖各个知识领域的大书,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位于三教九流之言皆略知一二的通才,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在朱棣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奇人,谁啊?

姚广孝。

也许,对于这个名字,你会觉得陌生;不过,这个人,大家一定很熟悉。

他就是帮助朱棣夺取天下的第一谋臣道衍和尚。今非昔比,当下已是朝中的二品大员,当然得有个俗名了,总不能还让人喊他和尚吧。

现在,相信大家都会认同,他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放眼朝廷上下,很难再找得出第二个。

他曾混迹江湖,又深入朝堂;既熟悉江湖规矩,又明了朝廷法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兼取各家之长,诸如佛教、阴阳学、医学等无不通晓。

这样的人,还能上哪找去?

除了派姚广孝来和解缙共同主持这项文化工程外,永乐皇帝朱棣对此还进行了一个大动作的部署。

翰林院里饱读诗书的学士们固然要继续增派过来,不过单单儒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淞沪:永不陷落 不再平凡 大唐:寒门枭士,岳父竟是李世民! 【犬夜叉】白月光与朱砂痣 靖安侯 清朝第一贪和珅秘传 明朝迷雾之前期风云